四、改革开放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以疾风骤雨的方式改变了中国,把中国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革命为建设准备了条件——中国社会的等级结构被打破,社会和政治平等达到很高的程度,民众的国家政治认同得到提高。同时,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工业基础,提高了民众的教育和健康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迅速发展。此时,党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传统的关系,这其中的两方面因素尤其值得关注:第一,社会主义革命主要发生在政治、社会和经济层面,尚未深层次触及家庭及与其相关的私人领域。在农村,家庭拥有自留地,饲养家禽和牲畜;在城市,家庭虽然没有自己的产业,但与农村一样,家庭仍然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单位。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托家庭得以延续。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尊重传统文化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个体行为模式,是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必要条件。第二,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寻找新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模式以定位党的治国目标和现代化行动。作为中国人,选择中国传统中的优秀部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党在三个方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即务实主义、贤能主义和市场经济。党将这些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相结合,为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哲学和政治基础。
(一) 务实主义
在实际操作层面,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务实主义。从民众的日常生活到政治实践,务实主义是中国古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中国产生务实主义,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华文化没有本土宗教,中国人的祖先一开始就关注现世的生活。《诗经》产生于西周初期,那时中国人的祖先已经开始歌颂爱情,而同时代的希腊还处在所谓的神话时代,特洛伊之战是为一位被诱拐的女人而发动的。当时,中国人的祖先已经建立了一种和平生活的模式,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歌颂爱情,歌颂现世的生活。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性之一。
在哲学层面,务实主义意味着两个基本原则:第一,目的的合意性可以合理地推断手段的正当性。革命的前提之一是划分阵营,因此要强调手段,所以才有“四人帮”的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口号。务实主义从目的出发,只要能够实现目的,手段就可能是正当的,邓小平的“猫论”是这个原则的形象描述。这里的“合理地推断”很重要。一个人在推断手段的正当性的时候,要用自己的知识体系、道德标准和逻辑进行思考,否则就会出现不择手段的现象。第二,真理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人不相信永恒的存在,中国传统哲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宇宙中唯一不变的规律是一切都在变动之中。中国人相信实践出真知,也只有实践才可以检验一种知识是否是真知。“实践”在英文里一般翻译成“Practice”,但不准确。因为“Practice”的意思是已经有了一个模式,按照这个模式去练习,熟练生巧。中文的“实践”不一样,它包含了“探索—构建理论—应用—探索”的循环,实际上,英语里并没有对应的词。
务实主义打开了改革的大门并推动了改革的进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还陷在脱离实际的空泛的精神争论之中,那么,哪一项改革能够启动?实际上,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国有企业改革,抑或是价格改革,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产物。邓小平的“不争论”带领党走向一种结果导向的行动哲学,在这种哲学的指引下,一种制度是否合理和优越,不再是看它的属性,而是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否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因为如此,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才可能发生。
(二) 贤能主义
中国有悠久的贤能主义传统。在西周时,朝廷就有了太学,目的是培养人才。汉武帝之后,选贤任能制度化;隋代发明科举制度,给平民子弟提供了上升通道。贤能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先秦儒家的人性观。与西方单一和固化的人性观不同,先秦儒家认为人性是多样的、流变的和可塑的,一个人所能达到的贤能高度,取决于他后天的努力和环境。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激励人们的付出,因此,社会的政治结构必须采纳选贤任能的原则,社会的经济结构必须奖励贤能。在实践层面,墨家对贤能主义的贡献更大。到西汉儒家独大的时期,儒家吸收了墨家的思想,最终通过董仲舒的学说,选贤任能变成中国官僚帝制的一个政治原则。以今天的眼光观之,这个政治原则可以作为选举民主票决制的一个并行复合原则,它可以纠正票决制的问题,特别是票决制的民粹主义倾向以及别有用心者利用票决制对民众的煽动和蛊惑。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继承了选贤任能的传统。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开始,党就重视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许多研究表明,党的干部选拔制度符合选贤任能的原则。能力较强的官员更可能获得升迁且他们的终身成就也较高;党还重视干部的培养,一个方式是把官员放到不同的岗位上去锻炼,提高他们的能力。
在今天,选贤任能作为一个干部选拔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由人民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遵循的原则根本上是选贤任能。党提出大政方针和立法思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党和人民凝聚共识的最高国家机关,其实际运行具体体现在审议和决定党的人事提名、大政方针,以及在党的立法思路基础上实施立法等方面。
(三) 市场经济
邓小平说过,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事实上,市场经济也不是西方所特有的。中国至迟到北宋时即已完成市场经济的建构。北宋时期,中国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完备,私人土地所有制确立,工商业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甚至发明了纸币和证券交易,有了金融的雏形。西方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机器化大生产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资本的几乎无节制的积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实行市场经济,在当时似乎是向西方学习,实际上是弘扬中国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市场经济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的发展阶段以及民众的文化心理高度相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市场经济实施按要素分配,奖勤罚懒,优胜劣汰,这是保证市场经济效率的必要原则。这一点与中国的贤能主义传统一致,同时也符合按劳分配原则。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