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嘉宾:席天扬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助理院长
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谈发展 — 包容与争议并存
作为一名政治经济学家,我的工作就是对不同的制度理论进行吸纳和总结,因此,我想再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刚才利威教授的理论。
在新制度主义中,有两个看似矛盾的原则。首先,制度对于经济发展和市场主体而言非常重要;其次,制度受到社会、地理等既有条件影响,具有多样性,可能削弱决策在实践中的有效性。每个国家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根据本国的国情来选择制度,而不能直接复制照搬。因此,制度对发展而言是否重要,实际上是一个既具有包容性,又颇具争议性的问题。
在2004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三位学者结合不同国家的案例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常常能够通过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实现脱贫,但是这些政策往往是由非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人来制定的,就像刚刚嘉宾提到的朴正熙总统那样。但是随着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国家也能够逐渐改善政治制度,实现更加民主和可持续的增长。另一篇发表于2009年的论文也提到,80年代后,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大国发展转型大多以拥抱新自由主义的形式出现。从新制度主义来看待这些问题是非常有趣的。
利威教授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制度理论、理解发展实践的模型,围绕经济发展机遇、公平分配、政治权力的分布、社会等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人认为,制度上存在不平等的发展模式是难以持久的,在未来必将转型成为自由民主制度。我想,对有些国家而言,这种转型可能需要上百年才能实现。
同时,我也想与我们的听众们回顾一些其他的相关观点。20世纪30年代,有瑞典学者提出,再分配是对穷人的一种妥协,同时也是一种投资,能够促进当地的消费。2018年,另一篇文章提供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图表3中可见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消费占比情况,体现了民主制度对分配产生的影响。
图表3
虽然在民主制度下劳动力的收入会更高,但是就GDP总体数据而言,民主制度与威权制度、集权制度对分配产生的影响似乎并不显著,与经济增速也不一定是严格的正比关系。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