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9日,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副秘书长H.E. Vongthep Arthakaivalvtee访问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南南学院),并出席“教育促进民心相通圆桌论坛”。
该论坛由南南学院主办、南南学院学术院长傅军主持,旨在促进北京大学学者与东盟各国教育部长之间的知识共享。论坛开幕前,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先行会见了代表团一行人,并就中国-东盟之间的教育合作进行交流。
在论坛致辞环节,Vongthep Arthakaivalvtee先生表示,东盟愿通过教育交流深化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巩固相互关系,并开展其他有利于各国人民发展的全面举措。他说:“流动能够促进劳动力增长,而思想开放、学识渊博的学生和青年在东盟等文化的滋养之下,将能促进可持续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工业生产能力,日后成为促进国家繁荣的中坚力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道炯教授指出,东盟共同的使命远不止于追求经济增长,因为东盟这一组织还是一种社会文化共同体和政治安全共同体。这三大支柱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此外,东盟及其成员国还经常与其他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这些活动,包括今天在这里举行的活动,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的知识共享与文化交流。
北京大学国发院BiMBA商学院联合院长杨壮教授指出,跨文化之间的国际差异一直是海外并购的一大管理难题,故而国家与国家、社会与社会之间必须要相互学习。中国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与世界分享,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北京大学,不再只是一味地传授经济学知识,而是将重心转为全球化的商业战略之上。在杨壮教授看来,这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个表征。
周强助理教授以燕京书院为例介绍了中国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他说,燕京学堂的使命,是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故而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毕业生抛出了橄榄枝,为其提供多学科研究中国的硕士项目。南南学院的希冀是,世界各地优秀的青年聚集于此、深耕学术,成为新一代的全球公民,能够对中国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更为精微的认知。
南南学院院长傅军教授提到,南南学院的课程设计主要围绕扶贫、人口与健康、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这三大核心。并且,中国和东盟可以在组建智库领域加深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