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理念与实践”,旨在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家治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欧美智库机构及国内高端智库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与经验启示、发展中国家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北京大学副校长孙庆伟分别致辞。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会上发表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和一般意义”为题的主旨演讲。北京大学南南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南南学院研究办公室主任查道炯作为南南学院代表参加论坛主持。
此外,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和知名智库机构专家学者线上参加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北京大学南南学院的2022级博士生、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贸易和工业部前国务部长特卡·恩特哈布(Teka Entehabu),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这一话题发表了演讲。
孙庆伟致辞
孙庆伟代表北京大学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届论坛的主题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息息相关。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强调和平发展、互惠共赢,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各国平等互鉴,在经验交流中共同发展和进步。北京大学南南学院的创办初衷是促进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进一步释放南南合作潜力。他希望参与本次论坛的师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发展中国家治理和发展贡献更多北大智慧和北大方案。
林毅夫作演讲
林毅夫在演讲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进行了总结。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化主要具有五个特征:一是面向的人口规模巨大,二是以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三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四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是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除了人口规模这一先天条件之外,其他特征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成果。林毅夫将中国发展经验总结为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来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经济。根据比较优势发展经济,不仅可以在初次分配时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也可以在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中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和协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中创造更大的发展机会。他表示,发展中国家不能简单地借鉴和模仿西方现代化的经验,而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和比较优势选择道路,实现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宝贵经验。
特卡·恩特哈布作演讲
特卡·恩特哈布在演讲中表示,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会受到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的约束。特卡认为,非洲最初的现代化动机并非内生,而是受到来自外部的推力,在发展过程中与传统的家庭结构、宗教实践与文化观念等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也受到战争、地缘政治和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够成功实现现代化,得益于科学和强有力的领导,不断完善的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更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发展精神、对本国国情的深刻理解和广阔的国际视野。他表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验将帮助和启发更多发展中国家走上繁荣之路。
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倡议创设的一个智库论坛品牌,2020年举行了第一届,主题为“反贫困的中国经验”;2021年第二届论坛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联合举办,主题为“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治理之道”。本届论坛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国际合作部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共同承办。